《薩提爾的親子對話》讀書心得

    

本書號稱109年度博客來親子教養暢銷榜第3名,作者是李儀婷,身分為小說家及親子教養作家,現任「新店炫心星自學團」閱讀課專業教師,「走電人電影公司」影像總監,及親子教養與溝通專業講師,著有各式小說及《孩子永遠是對的》等書;作者哥哥為李崇建,亦為知名親子教養作家,著有《薩提爾的對話練習》(109年度博客來親子教養暢銷榜第4名)。



每對夫妻都是在有了小孩之後才開始學習怎麼當一個好父母,尤其是老公,更是在結婚、有小孩子後,才開始學習怎麼當一個好老公、好爸爸,特地把男生提出來講是因為書中提到男女屬性不同的關係,男性對事業比較有渴求,因此總是樂意往事業發展。至於女性,因為生育孩子後,便會展開一段哺育孩子的過程,很自然就將養育孩子的責任擔起來。就是因為這樣的差別,父與母便會往兩個極端的層面走去。做太太就認為先生都不會幫忙照顧小孩,而先生就覺得太太不理解工作,之後兩人就越行越遠。

 

其實一個小孩的養成(包含他的人格、冰山),是跟家庭息息相關的,尤其父母的親密關係是影響孩子未來同儕、師生,甚至伴侶等關係是否和諧,最重要也最基礎的示範。父母親的關係和諧,孩子也相對和諧,因為父母能藉由父母的相處,學習在關係中如何應對、溝通、掌控情緒,因此父母的親密關係,對孩子有絕對影響。而親密關係的溝通,就顯得格外重要。

 

我認為很多人看這本書的初心都是為了從書中學到親子教養的重點,其實在看到書中重點提示前,我就認為一個家庭關係要好,夫妻之間關係一定要好,夫妻關係好才有可能親子關係好、才能連帶跨大到整個家庭關係好,而夫妻關係如何才會好?就是本書講的親子教養法則其中一個重點「核對」,「核對」不只是適用於親子溝通、或小孩事件處理上,更可以適用於身邊的每一個人,包含你的家庭、朋友、同事等等,有時候工作上長官常常看不到你的表現,或是你把事情搞砸、又或者同事覺得你是豬隊友,代表有可能是你理解錯誤長官指令、或是同事要傳遞的訊息,這時候「核對」就非常重要,透過核對可以幫助你找到事件的正確脈絡並據以執行。

 

結論就是,雖然本書主題是親子對話,但我覺得好的技巧應是適用於身邊的每一個人,不僅做媽媽的要學習、做老公的、做爸爸的更是要學習,書中作者極力推薦「聽核心」對話精神,「聽」是全神「傾聽」「核」是仔細「核對」「心」是用心「欣賞」,以更完整的方式來敘述的話就是,寧靜而專注的傾聽,讓孩子有被注意、被尊重,甚至被接納的感覺。以好奇探索衝突,核對孩子真正的意思,讓問題聚焦。結束對話時,誠摯欣賞孩子的努力,把負向行為轉為正向價值。

 


以下是我認為本書比較重要的重點,跟你一起分享~

 

作者將本書分成三大部分,在進入本書重點之前,第一部分先導正一般父母可能的錯誤觀念,第二部分再回到本書重點,最後第三部分才去介紹每個人的冰山是由哪些部分所組成及怎麼生成的。


第一部分提到幾個重點,長年以來父母常以自己的角度關愛自己的小孩,導致的結果是小孩只感受到父母的碎念(小孩若依父母方式執行,可能很痛苦,若不依父母方式執行,得不到父母的諒解),最後導致親子關係不好;因此父母該做的是,以「關愛」取代碎念,「愛」永遠是家裡最偉大的力量。另外就是父母必須「允許」自己的失敗,在傳統觀念裡父母如果沒有把小孩教好,就好像代表我就是一位失敗的媽媽或爸爸,但說真的每位父母都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下盡力了,因此若想要改變你必須先承認自己的失敗、並允許自己的失敗,允許自己的失敗後才能改變、最後才能進一步蛻變(誠如聖嚴法師的十二字箴言,遇到困難時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 連結推薦閱讀:
《聯合報鳴人堂》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聖嚴法師的「本來面目」



第二部分的重點就是前面提到的「聽」、「核」、「心」,每次事件發生只要依循傾聽、核對、欣賞方式執行,就可以避免掉很多衝突,很多問題不需要你去「解決」很自然的就不復存在(記得善用書中重點:停頓,讓問題跑一會兒)。


有幾個重點特地提出來分享,在每次使用這套方式前,做父母的記得提醒自己以下3點:

1. 務必保持自己內心的平穩(而內心是否平穩取決於你是否「關愛」自己的內心、是否「貼近」自己的內心)。

2. 小孩情緒是否平穩:在小孩情緒不平穩的狀態下,無法達到「關愛小孩的內心」(因為此時小孩無法接收到父母對他的關愛)。

3. 目標的設定是否正確:目標應設定在「陪伴」「關愛」、「引發孩子自我察覺」,而非「解決問題」

 

書中有一段說的很好,跟大家分享:『對話的目標,從來就不在「解決問題」。親子對話前,請別再落入「想解決問題」的困境裡,孩子在過程中屢屢犯錯,才能屢屢學習,而我們也才能屢屢陪伴孩子成為一個不完美、但是完整的人,這才是父母之所以成為父母,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使命』。

 

第三部分提到的是一個人從小冰山的養成,在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女士心中,冰山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重大隱喻。每個人都是一座冰山,彼此能看見的,是浮現於水平面以上的行為(故事),每一個行為都內含著各層次的訊息,如: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


因此做父母的不能只是看到小孩表現出來的行為,我們要察覺的是小孩行為背後冰山底層的真相。



 

📖 連結推薦閱讀:
《CSR@天下》薩提爾「冰山理論」:挖掘部屬渴望,讓他自己動起來


 有關冰山底下5層所要傳遞的訊息如下:


感受

「感受」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看到的情緒,情緒不是罪惡,它是讓一個人的情感能有所表達、宣洩的管道,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健康的(我們可以有情緒,但不能被情緒控制→做法:安定自己的內心)。

在感受這一層,我們每個人必須做到遵循「不因情緒影響行為,而做出傷害他人的舉動」,因此大人必須做到不能動手打小孩、看到小孩打人也要加以規範。另外傷害他人的舉動,不只侷限於動手,若你惡言相向、或是罵人等,這些也都是屬於傷害他人的舉動。

而針對對方的情緒反應,若我們是剛強的應對,將招來全副武裝的反擊;柔軟的應對,可以換來對方自省的空間


觀點

「觀點」這一層代表的是「你之所以成為你」的看法、想法與思想的運作。


觀點是經年累月形成的,絕大多數源自兩個面向:1.原生家庭(父母)的影響,2.成長經驗的堆疊。


想改變一個人的觀點,幾乎是要撼動他的根本,抹煞過去所有存在的意義。為了不讓他人抹煞我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我們會因為觀點不同而爭執、辯論得面紅耳赤,只為了捍衛我們的根本,一不小心擦槍走火,甚至引來殺機,這便是觀點在作祟。


生活中常看到的是,太太常常抱怨先生習慣不好,或是沒有維護老婆的權益,因此發生大大小小的摩擦,可能導致感情的疏離,那請問有辦法改變另一半根深蒂固的觀念嗎?答案是,有的!,但絕不是靠過去慣用的「說服」或「辯論」。因為人的觀點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而成,想快速改變他人觀點是不切實際的,不得不特別小心。


想要介紹新的觀點給他人,需要一些時間。「體驗」是最好的切入點,能讓他人換位思考,從原來的觀點跳脫,進而接受新觀點(白話翻譯:讓對方親自體驗一次,比你說教一萬遍還要有用)。


期待

「期待」是愛的恐怖分身。


愛,是可以自動修復身體的強大能源。當愛進入身體時,能驅趕負面感受,讓人沐浴在光和感動中。但是,愛,有個假面分身,它的名字叫「期待」。


在生活中常看到的案例是,做父母的常常叫小孩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讀個好大學,嫁個好人家(或娶個好老婆),殊不知這不是真正的愛,這是父母自己的「期待」,使小孩一直活在父母的期待當中。這會造成甚麼結果呢?就是小孩失去了自我思考、自我學習成長的能力,長大後變成了一個「壞掉的大人」。


那少了期待,生命還有熱情嗎?或是日子會過得比較如意嗎?正好相反,期待是人類向上的動力,因此少了期待,生命就少了活力,也就少了那麼點韌性的磨練,也因此會喪失向上進步的驅動力,生命就會顯得索然無味。


因此,我們要學習的不是「不要期待」,而是「允許期待落空」。不僅大人自己要學習接納期待落空,更要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陪伴教導他這個觀念。另外就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拒絕他人期待」的權利,不應為迎合他人期待,而失去自我。


渴望

「渴望」是一個人存在的價值來源,亦是成長過程中,內在穩定的力量。


在渴望的層次裡,年幼孩子期望的通常是父母的「愛」。隨著年齡增長,有了愛的根基,逐漸追求尊重、接納、肯定、自由與自信。最後逐漸奠定「自我價值」。父母給予孩子的愛若不穩定,或不夠純粹(假藉愛之名,行使各種行為的威脅,如打罵等),孩子的成長過程很快就會出現問題。


因此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埋下愛的訊息,牢牢的牽住孩子(給孩子滿滿的愛,但不是溺愛)。


自我

愛,是生命力的泉源。愛,會讓人柔軟,讓人懂得真正的退讓。


要弭平家裡的紛爭,不管是親子紛爭或是手足紛爭,愛是唯一解方,可以帶領孩子走過困境、戰勝親子衝突。就像是哈利波特故事當中,透過時光器回到過去的哈利,為了保護當時被一群催狂魔襲擊的自己、妙麗及天狼星,在緊急時刻使出了護法咒「疾疾,護法現身」,展現出這個魔法強大的力量,保護了大家。「愛」就像是故事當中,這個強而有力的魔法。


愛是家裡最強大的力量


但須注意,愛必須是無條件的愛,做父母的不能以愛為名,行勒索之實(最常見的就是,跟小孩談條件,如:若你不這麼做,我就......)。


其他書摘整理

P205 男人和女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天生有著非常不一樣的心思和感受。男人說一切都很好,沒甚麼爭執,其實是源自於理性的邏輯腦。他們不會記得一件是太久,不會在單一交點上著墨太久,尤其是痛苦的事。所以爭執一結束,男人的理智作祟,就會選擇將它淡忘,或以一種「這只不過是芝麻小事」的感受來注記它。

P206女性較男人感性得多,因此面對問題時,男性覺得是小事,但對女性而言,卻是不容易跨越的問題。不是女性不想掙脫,而是女性的感知佔據了所有理智層面,因此很難輕易掙脫問題的束縛。這時如果沒有好的對話方式協助爬梳她的感受,受傷的情緒就會一直累積,久而久之,便成為情感出現裂痕的起始原因了。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不限金額斗內我、幫我點一下廣告,或花 30 秒登入 LikeCoin 帳戶,並點擊下方拍手按鈕,免費支持我。也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