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決定我快速存到第2個100萬的習慣



    

「奇怪,工作好幾年了,存款簿的數字怎麼才這些?」相信這是部分小資族工作多年內心的寫照,感到隱隱不安,但是不敢多想,怕想了之後,需要面對更可怕的事實。


依我協助過的個案,大部分的個案是屬於這種狀況,罹患的是「存不到錢症候群」。其症狀為平常上班賺錢,扣除必要生活開銷,想說上班那麼累了,每月會買一些非必要消費品對自己好一點,偶爾還會買奢侈品,如高級手機或包包,最後剩一些錢就存下來,就認為自己有在存錢。結果就是工作多年,但存款簿沒多少錢。 


在存錢這條路上,以前的我好一點,有想辦法存到一筆錢,但罹患的是「沒有目標症候群」。好在我有一對值得我學習的父母,他們屬於藍領階級工作者,不懂得投資理財、只懂得存錢與「跟會」,所以我唯一學會的技能就是存錢。親戚都很佩服他們,做那個工作,又沒賺多少錢,不僅撫養三個小孩長大,還能買房子。 


我在102年底開始上班,就用這套存錢本事,一方面吃住家裡,另一方面不購買非必要消費品,讓我3年內就存到100萬元。當時很單純,覺得自己很棒,繼續存下去只會越來越多錢。直到在網路上讀到一個觀念:「以終為始」,從此我在財富觀念上再上一個等級。


我們知道,蓋一間房子需要由工程師先畫設計圖,讓建築工人按圖施工,避免結構不良導致房子倒塌;自己搭飛機出國自助旅行,需要先安排休假時間、規畫行程、預訂住宿地點、確認航班、購買機票等等,避免發生各種窘境。


但在存錢這件事情上,我們卻不是這樣做,一般人的存錢習慣是每月有錢才存、存多少看個人,比較節省的就存多一點,比較會花的就存少一點,期待有一天可以存到第一桶金300萬了。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強調,唯有先確認人生目標,才能引領自己走往正確方向,這種「我設計我的人生」的做法,正是柯維所提出成功者的第二個習慣: 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 


同樣的,我們可以將這個好習慣應用在存錢上,透過試算表可以知道,以一個剛出社會,存款為0的新鮮人來說,假設他設定目標是9年內要存到300萬,只要每個月存2萬元,9年後就可以存到216萬,再加上適當的投資工具,第9年就可以順利累積到目標300萬元。於是我改成固定每個月至少存2萬元,加上年終,2年之後存到第2個100萬,比上次第一個100萬快了幾個月。 


周星馳的電影,反映出市井小民對於社會的無奈、卻又藉此激勵出奮發向上的鬥志。其中在《少林足球》,我特別喜歡這句經典台詞:「做人如果沒夢想,跟鹹魚有甚麼分別。」存錢如果沒有目標,跟迷失在航道的船又有甚麼兩樣。生活總會面臨許多麻煩事,影響著你的存錢進度,但只要秉持堅持的信念往目標前進,總有到達目的地的一天。 


失敗可以有一百種藉口、但成功只需要一個習慣。方向對了,離目標就不遠了。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不限金額斗內我、幫我點一下廣告,或花 30 秒登入 LikeCoin 帳戶,並點擊下方拍手按鈕,免費支持我。也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