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你,你想要富有還是想要貧窮?我想99.999%的人都會不加思索,答案當然是有錢阿!
但如果有人問你,你想要快樂還是痛苦?
我想大多數的人經過思考後,也是99.999%的人會回答,當然是快樂啊。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你知道我們人的大腦閒下來的時候在幹嘛?你可能會說,閒下來的時候,當然是什麼也不幹啊,其實不然,根據《社交天性》這本書裡得到的啟發,其實我們的大腦會把所有的空閒時間利用起來,只幹一件事兒,那就是思考他人和自己的關係。
另外根據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韋格納曾做過一個著名的「白熊實驗」,實驗證明,我們大腦越是想努力地擺脫某種想法,到頭來這種想法卻更加牢固地記在了我們的腦中。而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逃離危險是生物自然淘汰過程中的真正有用的技能,於是大腦就形成了逃避或是忍耐痛苦的特質,相對於平淡的現實感受而言,那些負面的感受帶給我們的大腦刺激更為強烈,因此大腦演化到最後的結果的就是喜歡痛苦與不快感。
雖然大腦經過理性思考,大家都會想要選擇快樂,但實際上大腦是喜歡痛苦的。因為大腦在沒事做的時候,都在思考與他人的人際關係,當你與他人發生不愉快的事情,讓你覺得痛苦的時候,你會想擺脫痛苦,而大腦的天性會讓你更執著於痛苦。
他為什麼可以這樣對我?
他應該要聽我的話!
他不應該說謊騙我!
因此很多人痛苦的時候,大腦會產生一大堆念頭,選擇怪罪對方。會以為自己的痛苦是「對方」造成的。
但實際上,痛苦是自找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念頭」在作祟。
本書作者賴佩霞,早期為知名歌手及藝人,後期跨領域身兼作家及心靈講師。
每個人都想要快樂,而不受控的大腦卻喜歡痛苦。書中講的轉念,是一套可以讓你的念頭看清事實的方法,而不是叫你或強迫你不要痛苦。
人會痛苦,是因為人的念頭造成人有情緒因而痛苦。
轉念,是讓你看清楚,分辨念頭與事實的差距。
當人沒有看清事實時,就會一直陷在痛苦的情緒裡,變成執念。
當懂了運用轉念這套方法,就可以讓你看清事實,還給你一個真實的自己,也就是達到佛家講的
「明心見性」。
具體做法就是透過書中所講的4問1反轉。
1. 那是真的嗎?
2. 我能確定這是真的嗎?
3. 有這個念頭時,我是如何反應
4. 沒這個念頭時,我是怎樣的人
5. 反轉思考
通常問第一個問題的時候,自己的回答都會是YES,當問到第二個問題的時候,自己就會開始懷疑先前答案的正確性;接著第三個問題,是讓你體驗有這個念頭時,你的身體會有怎樣的情緒反應,可能伴隨而來的是生氣、難過或委屈等等負面情緒;接著第四個問題,是讓你用客觀的角度分析,沒有這觀點時,你的身體及情緒,是那樣的和緩、平靜、自然。
當你問了自己第三及第四個問題時,你的腦袋就會告訴你正確答案,當然是選第四個問題的答案,我的身心才會放鬆、才會快樂啊。如果有人明明已經知道選哪個答案是對自己最好最有幫助的,可卻還是想要選擇繼續握住這個讓自己痛苦的念頭呢?
那就代表你還不夠痛苦!當你覺得痛苦到極點時,你就不會想要再痛苦了。
而最後第五步驟的反轉,正是用來打破你腦袋既定思考的那些執念。
(1) 如果你的原句是「他不應該說謊騙我」,可以反轉成:「他應該說謊騙我」(完全相反面)找出至少三個在你生活中真實與具體的事例,證明這個反轉的確是真的。
(2) 另一個反轉,可以變成「我不應該說謊騙他」。(轉向別人)對你來說,這是不是和原句一樣真實,或者甚至更加符合實情呢?你曾幾何時為了守住心中的秘密或是善意的謊言,你不也是說謊了嗎?找出至少三個在你生活中真實與具體的事例,證明這個反轉的確是真的。
(3) 另一個反轉是「我不應該說謊騙我自己」。(轉向自己)深入自己的內心深刻感受這句話,你是否曾幾何時為了掩飾內心的傷痛,對自己內心說謊,以為可以隨著時間的經過,之前的創傷就不痛了嗎?(但事實是,你沒有去正視傾聽內心的聲音,創傷就會一直存在,可能在特定的場合或時機點,那個讓你痛苦的念頭就又會跑出來)
舉一個看完書後,我在生活中實踐的例子。
前一陣子工作換了新單位,進入新單位心情上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我期待每個人關注我、我期待每個人可以對我好、我期待與每個新同事打好人際關係(換言之我害怕與新同事關係相處不好),因此我抱著這樣的心情迎接上班的每一天。
有一天早上剛進辦公室,有一位同事迎面而來,我跟他打招呼,但對方卻視若無睹,我當下覺得不知所措,內心傻眼,覺得他怎麼可以不跟我打招呼;如果這件事情到這邊停住就算了,但重點是我回去時、內心還一直在糾結這件事、糾結很多天,讓我覺得一定要找個人一吐為快內心好像才能安定下來。
因此我找了老婆聊了我到新單位發生的事情,老婆回應誰說對方一定要跟你打招呼呢?在親子教養裡面,也是告訴家長你可以鼓勵小孩跟大人打招呼,但不能強迫小孩一定要打招呼。因此我想起最近才剛看了轉念的書,於是利用書中的方法跟自己對話。
1. 「對方應該要跟我打招呼」這念頭是真的嗎?我跟自己講說,當然!
2. 「對方應該要跟我打招呼」我能確定這是真的嗎?我開始猶豫了,因為親子教養裡面有提到不能強迫小孩跟大人打招呼。
3. 有這個念頭時,我覺得胸口悶悶的、感覺無法喘氣、腦袋脹脹的,而且我會一直執著於這個念頭。
4. 沒這個念頭時,我覺得很放鬆。對方打不打招呼都無所謂,我可以很平安喜樂的度過上班的時間。
5. 反轉思考。當對方不跟我打招呼時,我內心覺得不舒服,但重點是我腦袋為什麼會有「對方應該要跟我打招呼」這個念頭呢?我想了一下,應該是在我當兵時發生的事情,當時剛下部隊,只是一個菜逼八的預士,裡面的志願役學長特別提醒我,看到人一定要記得打招呼,我說這邊辦公室這麼安靜我怕太大聲打招呼會吵到大家,學長說怎麼會,打招呼一下就好,不會吵到別人。
因為軍中學長學弟制很重,某個規則你一不遵守,你可能就會被狗幹,幹到飛上天那一種,因此我的腦袋就很直覺地把打招呼這件事,當成我的潛規則,深深的刻在我的腦袋裡。
因此,我的反轉是,打招呼對我來講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可以讓我釋出善意的表現。但別人不一定要跟我打招呼,因為,當時對方可能在忙、他在想事情,或是有人天生個性就是安靜、害羞、不喜歡打招呼;另外就是我不會強迫小孩要跟他人打招呼,那我又何必強破對方一定要跟我打招呼呢?因此,我告訴自己我可以允許對方不跟我打招呼,這樣想,我的腦袋就放鬆了,就不會一直在這個點上堅持我的想法。
但你覺得這個念頭就這樣完全根絕嗎?不,根據我的實際經驗,念頭總是來來去去的,根深蒂固的念頭,會三不五時地跑出來,騷擾你一下。但沒關係,這些都是正常情況,你只要意識到,當同樣的念頭又跑出來的時候,只要用上述的方法跟大腦對話一下,大腦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
書中最後整理2個反轉的重點,第一個就是,你想餵別人吃藥前(你覺得別人應該或不應該做某件事),你自己得要嚐嚐看這是不是毒藥(換位思考);第二個則是,你是真的想讓自己開心,還是痛苦呢?從這個角度出發,其結果不證自明。
這起事件會讓我執著,起因是因為我擔心與他人相處關係不好,但根據我這幾年讀了一些心理學書籍的感想,有時候與他人相處關係不好,其實是因為自己與自己的關係不好。
原生家庭是我們這輩子最早接觸,也是上半輩子待最久的地方。有些人在某些情境下會覺得痛苦或是面對他人時會展現出特定的應對方式,其實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因為父母其實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但自己深受影響卻不自覺。
如果沒有自覺,結婚後還很有可能把自己父母的那一套搬來套用在夫妻相處上,其結果就會很糟糕。
所以如果要療育內心的創傷,都是透過先愛自己,並修復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開始。
也必須先愛自己了,才有能力去修復與父母間的關係。
而愛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從覺察開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