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債致富(The value of Debt in Building Wealth)》讀書心得(1/3)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本書,這本書的中文名稱是:"舉債致富",在跟大家介紹之前有些東西必須要澄清一下,不然有些想投機的人,看到這本書就以為這是一本教人家如何投機的書;或是一些很務實的人(只敢定存、不敢投資的人),看到這書名就覺得舉債風險很大,就直接跳過,白白失去了一次增加自己理財知識的機會。

本書所探討的各式債務係依美國實際狀況撰寫,投資人須考量台灣金融及家庭狀況採適當的理財計劃

這本書的英文名稱是"The value of Debt in Building Wealth",透過Google翻譯,可以得知本來的書名原意是「債務在創造財富中的價值」,另外在書本封面最上面還有一小行字是"Creating Your Glide Path to a Healthy Financial L.I.F.E",原意是「創造你的指南路徑以達到健康的財務生活」,所以從上面的文字介紹,基本上可以知道這是一本好書。可能出版社為了增加書籍銷售量,因此採用比較聳動的標題,以吸引比較多讀者觀看。


這本書教你如何明智地運用策略性債務(在這本書裡,策略性債務主要指的是只繳利息不還本金的債務,台灣屬於這類型的產品就是「理財型房貸或稱「回復型」房貸,特點是在寬限期內只要繳利息,但利率比購屋貸款高;但在台灣如果真的要買房,還是使用一般房貸每月本利攤還比較實在),在一般傳統思維裡,債務是不好的東西,想要獲得財務自由,第一步驟就是避免負債(這本書作者是美國人,代表不僅台灣人會厭惡債務,就連要給他的國內讀者-美國人也是);但其實不是的,從書中可以知道,一流的美國企業擁有足夠的現金流,但它們也會有適當比例的負債,現金流可以保證公司的流動性(可以隨時救命),另一方面適當比例的負債可以幫助公司創造額外的獲利,如果你把家庭看成是一家公司、把自己看成是那家公司的CEO,那麼就可以使用公司化的方式去經營你的公司(書目推薦:做自己的人生財務長:人生就像一間公司,運用經營原則,讓個人財富極大化),進而在有限的人生時間內,提高自己累積退休財富成功的機率;另外作者在本書第173頁重點提示:並非每個人都需要借重債務、第236頁也有重點提示,千萬記住:運用證券為基礎的信用額度,絕對不能用來購買你原本負擔不起的東西,而只是藉由更好的方法,取得你原本就負擔的起的東西

本書債務航道

另外從這本書可以知道,本書作者應該也是一位指數化被動投資者,書中有拿美國股票/債券各佔70/30的投資組合,與全球分散投資組合(作者書中的舉例是有包含房地產、黃金、商品),分析46年期平均及滾動式10年期資料,其風險相對平均年度報酬的關係。作者會拿美國股/債組合與全球分散投資組合比較是因為,美國股市近年多頭,華爾街建議採用的投資組合,明顯偏向美國本土市場(包含美國股票及債券),而這兩種資產目前的價格不論相對或絕對水準都處於歷史最高水準,因此想提醒投資人,根據作者研究資料顯示,單純美國股票/債券的任何組合(70/30、30/70或50/50)未來5年的實質報酬率恐怕都很難超過3%(本書出版日期為2018年9月)

本書亦有針對租屋或買房去做一個比較分析,甚至告訴你在人生各個階段如果要買房,合理的所得儲蓄分配應該是怎麼樣。

作者在導論就跟讀者說,建議居住在自己所能夠接受的最小房子,而不是負擔的起的最大房子。王永慶曾說:【賺一塊錢,不是賺一塊錢;存一塊錢,才是賺一塊錢。】,這段話的用意是提醒投資人儲蓄的重要性,投資報酬率是我們無法控制的,而「儲蓄率」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因此在累積資產初期,搞清楚甚麼東西是在自己可控制範圍,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一般人對債務的認知


作者以實際案例說明,假設有ABC三個人,他們的所得相同、每年投資報酬率相同、銀行貸款利息相同、房屋增值相同、每個月儲蓄金額都相同;A把所有的儲蓄都用來清償房屋貸款(多的錢都拿來還房貸);B只根據規定支付房屋貸款的分期付款(每月本利攤還房貸)C只支付房屋貸款的利息,從來不清償本金;30年後結果如何呢?答案是C大勝。因此相同的投資條件,只是債務決策不同,結果就全然不同!因此債務可以增添價值。(你是上面的A、B還是C呢?)

作者認為處在我們這個反對負債的世界,多數的人生初期負債過高,而且太過急著想要清償債務。基於這個緣故,他們到相當後期才能開始儲蓄,因此這種策略最後付出的代價過高(但不是教你每一種負債都延後償還,不要搞錯重點阿!!!),因此本書提供一些務實建議幫助投資人可以逐步達成累積退休財富的目標。

若投資人想要舉債,作者建議債務/所得比率最好在15~35%之間(另第272頁則建議不該超過33%,最好保持在25%)。舉例來說:你若想購買一棟價值50萬美元的房子,準備貸款40萬美元,代表你就得先擁有70萬美元的資產(40/(50+70)=33.3%),才可以舉債

今天就要來分享如何提高「累積退休財富」成功的機率給大家!

1.所有的債務天生不平等

債務分為壓榨性功能性致富性債務

壓榨性債務如高利貸及信用卡欠款,這種債務應儘速償還,不然會讓自己越來越窮。

功能性債務則是為了協助達成特定目的的債務,可以視情況好好利用,如房屋貸款、中小企業貸款、就學貸款(臺灣銀行的就學貸款,若家庭年所得在114萬以下者,在學期間免付利息,且畢業後符合條件者,得申請緩繳本金3次、利息由各主管機關負擔;因此要好好把握資金的運用,不要急著還清學貸)。

致富性債務是隨時可以清償、卻決定承擔的債務,如房地產抵押貸款、或低成本證券化貸款(美國IB證券有提供超低融資利率,20204月份提供美元融資利率最高為1.55%)。

有相關理財部落格提醒,使用房屋抵押貸款投資,就算使用房貸的寬限期,仍然得要還本金,隨著延遲還本金,後期月要還的本利也會增加(例如本來20年還500萬,使用7年寬限期,變成13年內要還500萬);因此透過房屋抵押貸款投資20年後或許可以增加額外一些收益,但是否有必要冒著以下可能的風險借錢投資,就必須要好好思考-被迫綁死職場工作、或是剛好需要用錢時投資部位大跌利率上漲導致每月還款金額增加。

2.還債的價值取決於債務成本

若投資機會的期望報酬高於債務的稅後成本,則債務就有價值(代表就不用急著還債);如果投資機會的期望報酬低於債務的稅後成本,或許就應該考慮清償債務。例如:若你清償利率為19%的信用卡債務,等於賺到19%的報酬。

3.流動性是保命關鍵

本文開頭以一流的美國企業舉例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人急著還債,若剛好遇到失業、需要搬家、減薪、生大病等,家庭現金流不足的情況下,將會面臨危機,因此必須於人生不同階段準備好你的預備金


4.合理的儲蓄才是王道

作者建議儲蓄需占收入的理想目標是至少15%,如果可以達到20%就能夠享有更大的彈性與自由;但最糟糕的情況也至少需要儲蓄10%,回應開頭所講的,「儲蓄率」才是你可以控制的東西(書目推薦如何把收入轉化為財富: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2:經濟低迷時代學習有錢人致富的財務行為),若假設目前儲蓄率是5%,因此需要提高自己儲蓄率到15%,但如果一時間無法瞬間調高儲蓄率到15%那要怎麼辦呢?作者建議可以分成5年逐步調高儲蓄率,15%減掉5%等於10%10%除以5等於2%,所以未來5年內,需每年調整儲蓄率2%
另外站長提醒,收入減掉儲蓄才是等於支出,不應把收入減掉支出等於儲蓄,因此每個月需要先把要儲蓄的錢先另外拿起來,剩下的錢才可以支出,才能有效提高儲蓄率。

5.複利效應是把雙面刃

複利效應大部分的投資人都聽過,但複利不僅是會對上漲的資產發揮作用,對於下跌資產一樣會發揮作用,因此要慎選你的投資標的,如本文開頭所述大範圍的指數化被動投資才是正解。文章這邊最重要的一句話是「我年輕時候損失的每1美元,等於是讓我在退休時損失164美元」164美元很多嗎?看起來不多,但換個角度看,年輕時損失的1倍資產,相當於退休時少了164倍。


6.遺忘過去,專注未來


這邊要告訴你2個重點。第1點,若你以前有非常不好的財務行為或是金錢使用習慣,那都過去了,回憶過去不能幫助你解決問題,因此你必須從現在起改掉那些不好的習慣,從現在開始振作。第2點,你必須清楚明白,「未來」自己是不知道的,因此去猜測市場漲跌或是天災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你唯一可以做的是做好資產配置或是準備充分的流動性


7.行為經濟學值得參考


每個人總是認為自己是理性的,但根據行為經濟學顯示,人常常是不理性的(書目推薦:非理性效應:投資的失敗,來自你的本能),因此必須透過行為經濟學深入了解自己,控制自己的飲食、強迫自己儲蓄、強迫自己投資,強迫自己不追高殺低,簡單來說就是要嚴格的自制,對自己負責。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不限金額斗內我、幫我點一下廣告,或花 30 秒登入 LikeCoin 帳戶,並點擊下方拍手按鈕,免費支持我。也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留言